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亚洲_国产又粗又大又长又爽视频_亚洲精品大全寸在线看片_国产麻豆成人传媒免费观看

楚國最高等級墓葬已提取文物超千件 武王墩墓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成果

2025-04-09 10:59:35 791

安徽淮南,春風浩蕩,田野蔥蘢,梨花勝雪,武王墩墓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成果。

恢宏浩瀚的中國歷史上,戰國具有極為特殊的地位和意義。作為戰國七雄之一,雄踞一方的楚國,在那燦爛的歷史天幕,宛如一顆灼灼的明星,閃耀星河。

楚國人的真實生活是什么樣子?4月16日,國家文物局在安徽省淮南市召開“考古中國”重要項目進展工作會,發布武王墩墓考古新發現。歷史的厚土徐徐揭開,向世人還原兩千余年前楚國的真實樣貌。



武王墩墓位于安徽省淮南市三和鎮,現保存有主墓(一號墓)、墓園、車馬坑、陪葬墓、祭祀坑等重要遺跡。2020年以來,考古工作者重點對主墓(一號墓)進行了發掘,確認為一座大型“甲字形”豎穴土坑墓。武王墩墓是經科學發掘的迄今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結構最復雜的大型楚國高等級墓葬,初步推斷可能為戰國晚期楚國遷都壽春城之后的楚國王級墓葬,為研究戰國晚期楚國高等級陵墓制度,以及楚國東遷后的歷史文化,提供了系統性的考古資料。

已提取漆器、青銅器等編號文物超千件 文物數量種類空前 

公元前241年,楚國遷都壽春,位置在今天的安徽省淮南市壽縣。武王墩墓,正位于楚壽春城遺址東邊約15公里處。

武王墩墓歷史上多次被盜,地下文物安全面臨威脅,為保護歷史文化遺產,2019年以來,國家文物局指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制定系統的考古工作計劃,開展全面的考古調查、勘探和搶救性發掘,與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廈門大學、山東大學和淮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組成聯合考古隊,對武王墩墓進行考古發掘。


武王墩墓考古發掘現場


2020年9月起,一號墓發掘工作開始。至2023年11月,完成封土和填土發掘,12月提取了槨室上鋪設的竹席。這期間,建設了一號墓現場保護大棚和文物庫房、文物保護實驗室、宿舍等必要的配套設施。2024年3月7日開始拆解提取槨蓋板,至3月27日,四層槨蓋板已全部安全提取完成,共計443根,總重約153噸。現已進入槨室發掘第二階段,即槨室內部的發掘清理。

目前,武王墩墓考古工作主要圍繞作為主墓的一號墓展開,通過近四年持續的考古工作,一號墓有哪些新發現?


武王墩墓考古發掘現場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武王墩考古項目負責人宮希成介紹,武王墩一號墓外圍設有獨立陵園。陵園內發現有車馬坑、陪葬墓、祭祀坑等遺跡。車馬坑位于武王墩一號墓西側,南北長約148米,東西寬約14米,是已發掘探明楚墓車馬坑中最長的一座。武王墩一號墓為陵園主墓,是一座帶封土的“甲”字形豎穴土坑墓,是已發掘楚墓中最大的一座。封土堆整體呈覆斗狀,總面積約1.2萬平方米,整體營建工藝由夯筑和堆筑相結合。發掘出土有鐵鍤、鐵錛、鐵矛、扇面、竹筐等遺物。

墓坑為方形,墓坑中央建有“亞字形”槨室,四周分列8個側室,槨室中部設有棺室,均由長條形枋木構筑,頂部覆蓋多層蓋板。墓坑四壁有逐級內收的臺階共21級,形制規整。發掘出土有鐵鍤、鐵夯頭、箭鏃等遺物。墓坑底部邊長約22米,其中央用巨大枋木構筑出呈“鴨”字型、九室、多重棺槨結構的木槨室。槨頂部覆蓋竹席,之下以枋木與薄板依次交替,形成多層封護。中室在第一層枋木之下使用了一套半肩透榫套接的“井”字型框架結構。

“蓋板表面發現大量墨書文字,每塊板上的文字內容不一、數量不等,大部分字跡通過紅外設備可以清晰辨識。目前已發現和采集100多句、近千字。”宮希成告訴記者,“這些墨書文字,標示每根槨蓋板的位置、次序和各個槨室的功能。從已知情況來看,槨室東是青銅禮器、南是生活用器、西是漆木俑、北以樂器為主,與槨蓋板墨書文字標示的槨室功能基本符合。”



部分出土文物


“目前已提取漆木器、青銅器等編號文物超過千件,包含青銅禮器、生活用器、漆木器、樂器、俑等珍貴文物。”讓宮希成驚喜的是,其中漆木器數量、種類都是空前的。已提取的文物中,虎座鳥架懸鼓、瑟等體量都是最大的。青銅器中,東Ⅰ室南端放置出露的一件鼎,粗測口徑不小于88厘米,大于已知最大的李三孤堆出土的楚大鼎(鑄客大鼎)。正在發掘的西二室,全部放置木俑和樂器,現已提取出300多件,其中木俑個體不少于100個個體,這種現象也是首次發現。

現場科技保護與多學科研究齊頭并進

4月16日下午,記者在探訪武王墩墓考古現場時看到,考古發掘與實驗室保護研究工作正在同步有條不紊地推進。

武王墩一號墓位于淮河流域,槨室內文物常年浸泡在水中,水面以上的槨蓋板和竹席也處于飽水狀態,出土文物需要及時進行現場應急保護。

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員、武王墩考古項目文物保護負責人張治國說,“在考古發掘工作開始之前,根據時代相近墓葬出土文物類型,對武王墩一號墓出土文物進行預判,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出土文物現場保護與多學科研究預案。”

“在武王墩一號墓考古發掘過程中,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北京科技大學、中國絲綢博物館等組成的文物保護團隊緊密配合考古發掘工作,通過多學科、多平臺協作,運用科學技術提供的新手段新工具,開展槨室環境控制及各類出土文物的加固提取與穩定性保護,保障了考古發掘工作的順利開展和文物安全。”張治國介紹。


考古人員對出土漆木器進行保護清理


考古人員對出土青銅器進行保護清理


記者發現,在武王墩墓考古發掘過程中,在考古探測、文物提取、多學科研究、現場保護等考古發掘工作過程中,應用多項科技手段。

高密度電阻率法探明了武王墩一號墓的槨室布局;薄荷醇臨時固型技術成功應用于武王墩一號墓的潮濕環境,完成目前面積最大的古代竹席提取工作;紅外成像技術提取槨蓋板上的墨書文字上千個,揭示了重要的墓葬營造信息;對400余根槨蓋板木材采取科學的抑菌防霉和保濕處理,使槨蓋板得到安全穩定的保護;低氧考古實驗室為大量有機質文物提供了良好的安全穩定臨時保存場所;開展武王墩一號墓填土中的木炭、竹席及槨蓋板木材進行碳十四年代測定,為深入研究墓葬營造問題提供了科學數據;對槨室蓋板用材進行樹種鑒定,為墓葬營造形制和相關對比研究提供科學依據。

.......

“隨著考古發掘的持續深入,更多的科技手段將在武王墩一號墓的考古、研究、保護、利用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使武王墩一號墓的考古價值更加清晰、全面地呈現出來。”張治國說。

武王墩一號墓的考古發掘工作還在緊張進行中,談到此次發掘的重要意義,宮希成認為,武王墩一號墓規模巨大、內涵豐富,應是楚國最高等級的喪葬禮制,其年代處在封建國家體系趨于解體、大一統國家即將孕育形成的關鍵時期,為研究周、秦、楚、漢歷史演變和秦漢中央集權大一統國家及文化形成,為研究楚國東遷江淮以后的社會生活面貌和歷史文化圖景,提供了系統性的科學考古資料。

(作者:李瑞 部分圖片由李瑞 康晉暉拍攝)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克山县| 洱源县| 汝阳县| 壤塘县| 鹿邑县| 阳江市| 全椒县| 潞城市| 陈巴尔虎旗| 焦作市| 松江区| 福海县| 桐城市| 丰顺县| 梅河口市| 诏安县| 黔南| 象州县| 四子王旗| 长宁县| 鲁山县| 泸水县| 历史| 临洮县| 扎赉特旗| 陆川县| 扎赉特旗| 叶城县| 望都县| 汉川市| 海安县| 鄂伦春自治旗| 奈曼旗| 石城县| 滨海县| 淮北市| 木里| 合阳县| 阳春市| 清丰县| 墨玉县|